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簡易養身法:

簡易養身法:

1.    自律神經免疫療法、指甲按摩療法、兩分鐘增強免疫力法:

操作方式:強化自律神經的運作,促進全身血液循環。時間為每根指頭十秒左右,一天十次左右。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付運作。

適應症:調整身體各部位的機能。姆指:肺部等呼吸器官;食指:腸胃等消化器官;中指:耳朵的症狀;無名指:低血壓、睡眠、輕微憂鬱;小指:心臟及腎臟等循環系統。

內容摘自:90%的藥都不能吃》一書

 

2.    吸管腹式呼吸法:

操作方式:想像透過吸管來吐氣,所以稱為吸管呼吸。吐氣時腹部凹陷,吸氣時腹部膨脹;用鼻子吸氣,用嘴巴(或者是鼻子)吐氣;吐氣和吸氣的時間長度比例為「21」,「吐氣速度要緩慢,把氣往遠方吐」。一天作30次。

適應症:恢復體力

內容摘自:90%的醫生都誤解癌症》、《疲勞退散法》

 

3.    小腿肚按摩法:小腿肚通常有第二個心臟之稱,經常積存著大量血液。

操作方式:分別從腳踝往膝蓋的方向慢慢按摩,兩隻腳都要按摩,每天花10~20分鐘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。治療高血壓的關鍵:關鍵在「下半身」、「小腿按摩」、「高抬下肢」。A由下至上按壓小腿內側、B由下至上按壓小腿正中央、C側坐由下至上按壓小腿外側、D由下至上用捏擰的力道按壓阿基里斯腱、E雙手靠牆舒服地輪流伸展左右小腿和阿基里斯腱。

適應症:治療高血壓,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,使全身的血行都能更順暢。

內容摘自:90%的病自己會好》一書

4.    拉耳朵運動:

操作方式:放鬆耳朵:避開尖銳不悅(難懂)的聲音、拉耳朵運動、拉單邊5~10分鐘、大拇指搭配中指或食指(有耳窩的那一邊是內側、靠近頭皮的是外側,以手指輕抓整個內側與外側,然授輕拉耳根,往上抬約0.2~0.3公分,製造空隙)。朝前拉(可放鬆頭頸後側與明目)、朝後拉(可鬆弛耳前太陽穴周邊的肌肉、有提神效果)、朝上拉(可放鬆頸部深層肌肉並消除下巴的緊張感)、往下拉(可放鬆頭側面的肌肉)

適應症:解除緊張、消除疲勞。

內容摘自:內容摘自《疲勞退散法》一書

 

5.    找指揮官

操作方式:我們大部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頭部,常常會進入「思考模式」,導致身體因為承受頭部重量而往前傾,進而壓迫胸部和腹部。恢復從下面支撐胸部,胸部會有安定感,能夠紓發情緒,讓壓力釋放,身心感到放鬆,就不容易疲累。能從腹部支撐上半身,就可減少腰痛。「從下面支撐上面」的感覺是關鍵。增進溝通模式。

a.「頭部」指揮官:身體整個放鬆,輕鬆地挺直身體。坐著或站著皆可,選擇自己最舒適的姿勢。雙手置於頭部兩側,慢慢找出(感覺)頭部正中心的位置。接下來將雙手置於額頭與後腦勺,慢慢找出(感覺)頭部正中心的位置。不斷改變雙手位置,反覆置於頭部兩側、頭部前後,你會發現頭部正中心的感覺愈來愈清晰。找回感覺,恢復思路。男生慣用(理性、思想)。對過去的解釋、了解。

b.「胸部」指揮官:雙手置於腋下下方。接下來將雙手置於胸骨與背部,慢慢找出(感覺)胸部正中心的位置。想像自己置身於山邊或海邊的大自然中,慢慢地呼吸。找回感覺,擴大胸襟。女生慣用(感性、心情)。對於現階段的心情狀況。主要指揮官。

c.「腹部」指揮官:站著比坐著更容易找到對「腹部指揮官」的感覺。雙手置於骨盆腔兩側,前後則是肚臍下方(丹田)與腰部後方。找回感覺,順利代謝。象徵行動。接受頭胸部的指示,努力完成。

適應症:減少失眠、改善腰痛。   

內容摘自:內容摘自《疲勞退散法》一書

 

6.    舌頭運動法:

操作方式:舌骨位於喉結上方兩公分處:轉動舌頭時,是從這裡開始轉動。舌頭是由許多細小肌肉所形成。操作時,保持呼吸,約作5分鐘即可。

a.     舌頭伸到嘴巴外面:將舌頭朝上、下、左、右,各方向轉動。將舌頭縮回時,也朝各個方向轉動。

b.    在口腔內:將舌頭朝內側牙齦或臉頰內側等各個方向伸壓。

適應症:使肩頸部能放鬆。  

內容摘自:內容摘自《疲勞退散法》一書

 

7.    肩頸活絡法

操作方式:

a.  右肩施力抬高,放鬆落下。左肩施力抬高,放鬆落下。各做10次。

b.  肩膀用力抬高,放鬆落下。做10次。

c.  肩膀依序朝前方、上方、後方轉動,放鬆落下。做10次。

d.  肩膀依序朝後方、上方、前方轉動,放鬆落下。做10次。

e.  脖子往後倒,再往前傾。做10次。

f.  脖子側傾,在朝另一側傾倒。做10次。

g.  脖子朝右轉動,再朝左轉動。做10次。

h.  最後整個轉動脖子,左右轉動各2次。

適應症:促進血液送達頸部以上的位置。  

內容摘自:《視力回復眼球操》一書

 

 

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

藥師養身班(第六次)

一、   心得分享

 

二、   大家來養身(自律神經免疫療法+吸管腹式呼吸法+小腿肚按摩法+拉耳朵運動+找指揮官+舌頭運動法)

 

三、   養身理論:內容摘自《疲勞退散法》一書

1.    舌頭運動法:舌頭是由許多細小肌肉所形成。操作時,保持呼吸,約作5分鐘即可。

a.     舌骨位於喉結上方兩公分處:轉動舌頭時,是從這裡開始轉動。

b.    舌頭伸到嘴巴外面,將舌頭朝上、下、左、右,各方向轉動。將舌頭縮回時,也朝各個方向轉動。

c.     在口腔內:將舌頭朝內側牙齦或臉頰內側等各個方向伸壓。

2.    擺脫身體疼痛與不適的方法:

a.     連結理論,找回身體的整體感:用手碰觸不覺得疼痛的部位,讓身體恢復記憶,知道除了疼痛部位之外,還有其他部位,產生連結感。比如:肚子痛時,不要碰觸或搓揉肚子,牽著她的手即可。

b.    神經理論,活化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:小動作地慢慢轉動,中指的第一關節,大約0.2~0.3公分。慢動作可以讓感覺回歸內心,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。

c.     由外而內的方法:透過凝視外在世界的感覺,找回疼痛感與身體的感受。

d.    全身感覺的方法:仔細感覺身體每個部位,將整個身體全部感受一遍。

3.    不疲勞的用眼方法:

a.     擴大視野法:不單是看電腦,也環顧四周。或者是以聲音來輔助,專心傾聽電腦之外的音源。

b.    從捕捉訊息改為接受訊息法:不要用眼睛凝視(捕捉)外來的訊息;而是讓眼睛接受外來的訊息。

c.     大腦視覺區法:看東西時注意力擺在大腦視覺區。用手指觸碰後腦勺,確認位置。將注意力集中於視覺區,以蜻蜓的眼睛看即可。

d.    四目交接法:對於已經認識的人,用自己的眼睛接受來自對方的視線訊息;對於陌生人,則用「蜻蜓的眼睛」來觀看。

4.    不疲勞的耳朵用法:

a.     想像聲音是主動「傳進」耳朵裡,就能讓耳朵放鬆。

b.    大腦聽覺區法:用手輕輕碰觸耳朵上方的頭部兩側,減少壓力。

5.    不會累的發聲法:不要只用嘴巴發聲,鼻腔也要一起發聲。

a.     三根手指腹,置於眼睛下面、眼睛上面、太陽穴、後腦,發出「啊」或「拉」的音,讓聲音從鼻腔,傳至鼻腔以外的空間。

b.    影響:蝶型骨放鬆,視線變清楚,思緒變清晰。

6.    解除緊張感:肚臍感官法

a.     閉上眼睛,慢慢坐在椅子上,雙手交疊,至於肚臍上方。感覺肚臍的存在,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。

b.    感覺自己是躺在母親子宮中的嬰兒。當自己有安全感時,對方也會有安全感。

 

四、   養身疑問

 

 

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藥師養身班(第五次)上課講義


藥師養身班(第五次)


一、   心得分享:


二、   大家來養身(自律神經免疫療法+吸管腹式呼吸法+小腿肚按摩法+拉耳朵運動+找指揮官)


1. 吸管呼吸法:噘起嘴巴吐氣,然後由鼻子吸氣。


三、   養身理論:內容摘自《疲勞退散法》一書


1.    吸管呼吸法:這個方法是想像透過吸管來吐氣和呼氣,所以稱為吸管呼吸。


a.     首先雙手輕輕碰觸下腹部。噘起嘴巴發出「呼」的聲音,想像從吸管慢慢吐氣,在習慣以前盡量發出「呼」的聲音吐氣。是否覺得下腹部有股支撐力量?心情也平穩了?


b.    接下來,雙手依舊碰觸腹部,像嘆氣般發出發出「哈」的聲音吐氣。是否覺得腹部支撐力量消失,身體也崩潰?(對照嘆氣呼吸法)


c.     對外界訊息感到有壓力時,可以做吸管呼吸法。


2.    找回(感覺)身體的三個指揮官:我們還不習慣將注意力集中於身體,大部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頭部,常常會進入「思考模式」,導致身體因為承受頭部重量而往前傾,進而壓迫胸部和腹部。恢復從下面支撐胸部,胸部會有安定感,能夠紓發情緒,讓壓力釋放,身心感到放鬆,就不容易疲累。能從腹部支撐上半身,就可減少腰痛。「從下面支撐上面」的感覺是關鍵。增進溝通模式。


a.「頭部」指揮官:身體整個放鬆,輕鬆地挺直身體。坐著或站著皆


  可,選擇自己最舒適的姿勢。雙手置於頭部兩側,慢慢找出(感覺)


  頭部正中心的位置。接下來將雙手置於額頭與後腦勺,慢慢找出(


  )頭部正中心的位置。不斷改變雙手位置,反覆置於頭部兩側、


  頭部前後,你會發現頭部正中心的感覺愈來愈清晰。找回感覺,


  恢復思路。男生慣用(理性、思想)。對過去的解釋、了解。


b.「胸部」指揮官:雙手置於腋下下方。接下來將雙手置於胸骨與背


  部,慢慢找出(感覺)胸部正中心的位置。想像自己置身於山邊或海


  邊的大自然中,慢慢地呼吸。找回感覺,擴大胸襟。女生慣用(


  性、心情)。對於現階段的心情狀況。主要指揮官。


c.「腹部」指揮官:站著比坐著更容易找到對「腹部指揮官」的感覺。


  雙手置於骨盆腔兩側,前後則是肚臍下方(丹田)與腰部後方。找回


  感覺,順利代謝。象徵行動。接受頭胸部的指示,努力完成。


3.    「距離感」的使用:找回自我,讓身心充分的休息。


四、   養身疑問